
【央视一线聚焦讯】在城市空间日益稀缺的今天,如何向屋顶要“绿意”,破解生态修复难题?一支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年轻团队——轻植先锋队,给出了他们的创新答案。其研发的“绿联智顶——基于物联网的轻量化屋顶生态修复系统”,通过新材料、新结构、新模式的全面革新,正为我国城市“第五立面”的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智慧方案。
直面行业痛点,技术创新实现突破 传统屋顶绿化长期受限于建筑承重、渗漏风险、养护成本高等难题。面对挑战,“绿联智顶”项目团队独辟蹊径,成功研发出面密度仅为0.985千克/平方米的轻量化聚氨酯种植板,极大降低了对屋顶结构的负荷。同时,项目创新采用集成化凹凸结构设计,将蓄水、排水、保湿、隔根等多层功能合为一体,施工效率提升80%以上,有效简化了工艺流程。
智能精准管控,让养护更省心、植被更健康 项目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。通过在绿化层部署传感器网络,系统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温度、酸碱度等关键参数,并基于云端数据分析,自动调节灌溉与施肥策略,实现无人化精准养护。这种智能化管理模式,不仅将植被存活率提升至87%,更将固碳效率显著提高至59%,为城市节能减排、缓解热岛效应提供了有效路径。
实践验证成效,示范工程获认可 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应用。目前,“绿联智顶”系统已在江西瑞昌市政府示范工程中成功落地,其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实践验证。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增添了绿色空间,更探索出了一套可在不同气候区域、不同建筑类型上快速复制的“第五立面”治理方案,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青年力量担当,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中南民族大学轻植先锋队成员表示,团队将持续优化系统性能,并积极与各地政府、企业合作,期待将“绿联智顶”的方案推广至更多城市,让科技之力为城市生态建设赋能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年的智慧与力量。
“绿联智顶”项目的探索,是高校将创新研发与国家绿色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。它展示了科技创新如何精准破解现实难题,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、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样板。
(作者:曾仁顺 | 供稿:中南民族大学轻植先锋队)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新闻